二十大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二十大专栏 > 正文
【推进“产改”进行时】“七个有机衔接”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产改提质
发布日期:2022-09-09 09:24:55编辑:高沁作者:浏览数: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国企办学的高职院校,云锡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在控股公司党委统筹部署下,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切实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以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变革赋能云锡产改提质。

——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的优势,对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和可行性论证,动态调整学校专业设置,重点打造与有色金属产业紧密相关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群。目前,已建成了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选矿技术、冶金技术等11个与有色金属产业相关的特色专业,形成了以地质勘查、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炼以及深加工等专业为主体,以制造、土建类专业为两翼,辐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布局。通过专业结构的优化设置,学校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以来,学院(校)共有毕业生7154人,年终就业率均在98%以上,在省内外各类企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共计476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6.6%,其中云锡控股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择优招录毕业生288人。学院(校)金属矿开采技术、选矿技术、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在云锡控股公司和省内大、中型有色金属企业已成长为首席操作工、技术骨干,部分毕业生走上了管理岗位。

——人才培养与生产过程有机衔接。为更好地实现产业与专业、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对接,根据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和控股公司岗位需求及生产过程特点,积极推进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专业建设,形成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三融合、双平台”、冶金技术专业“622”(六种有色金属冶金生产过程、两个有色冶炼核心单元、学生取得双证书)校企共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全面修订、完善学校30多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过程更加符合产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2017年以来,共组织职院和技校学生200余人次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累计获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1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0项。

——课程开发与岗位需要有机衔接。为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对接,在控股公司主导下,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合作,以优化知识结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依据有色金属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行业企业技术规范,通过“精简、融合、解构、重组”等途径,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岗位职责为基础、职业能力为主线、工作任务为项目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岗位能力需求。近年来,共开发资源环境类专业核心课程30余门,编写具有云锡特色、适应岗位任职需要的教材19本,其中,《重力选矿技术》《电化学基本原理及应用》《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被评选为云南省规划教材;《金属矿产地下开采》《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分析化学》被评选为省级精品教材;《重力选矿技术》《金属矿产地质学》和《重有色金属冶金》《顶吹浸没熔炼技术》分别被评为冶金类优秀教材二等奖、三等奖。通过紧贴岗位实际开发课程,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增强了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

——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有机衔接。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硬核保障,在前期投入专项资金1700多万元用于购置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的基础上,2017年以来,先后通过设备调拨、技术支持等方式,建成了一批集生产、教学、培训、科研为一体的校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职院建成岩矿鉴定实训室、矿物标本室、钻孔编录实训室、冶金仿真实训室,2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场所。控股公司组织所属20余个厂矿单位及分、子公司与职院签订实习实训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控股公司同时制定并下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健全完善了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基地运行模式、管理制度,规范了实训基地的管理,提高了实训基地的运行效率,实现了校内实习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的有机衔接与融通,满足了工学交替的教学要求。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强化了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认知,提高了培养质量,为企业储备了人才。2017年以来,控股公司所属单位共接收实习学生2000多人次,其中现代学徒制培养近1000人次。

——兼职教学与专职提升有机衔接。根据控股公司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邀请各单位、部门中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到学校担当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工作,2017年以来,选聘200余名来自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了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14名在行业企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作为学院客座教授,定期不定期地指导专业建设、开展前沿技术讲座。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参与教育教学,把握课程重点、补充最新知识、添加鲜活案例、传授经验心得,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提升学院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制定《导师制管理办法》,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与青年教师之间开展师带徒培养工作;控股所属各单位每年定期接收学院的青年教师到生产车间进行实践锻炼,帮助了解相应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发展趋势。通过加强兼职与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在企业内部培养锻炼了一支在本专业领域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衔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把企业文化同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将企业精神与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优秀的人格。抓好开学第一课,组织学生参观云锡博物馆,了解中国锡工业文明与云锡发展史,感悟云锡使命、愿景、精神等企业文化内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控股公司体育活动“月月有”、“矿工节”文化月及重大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在文化熏陶提前了解并融入企业。利用学生在所属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机会,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组织开展劳模杰青进校园活动,展示劳模风采、工匠技艺,将劳模工匠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转化为课堂知识,发挥劳模、工匠、杰出青年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具有企业精神特质的校园文化基础,增强了学生“企业与我共发展,我与企业共荣辱”的责任意识。

——职业技能与素质提升有机衔接。把员工培训作为助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途径,构建分类分层分级的员工培训体系,持续提升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充分运用“云锡集团人才培训中心”“云南锡业集团安全生产技术教育培训中心”“云南省第72职业技能鉴定所”“有色金属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0号站”“云锡党校”等培训鉴定资质,发挥师资队伍、实训设备和培训场地等资源优势,按照“企业主导、职业院校参与”的原则,面向专业管理领域、专业技术领域、技能操作领域人才、基层一线管理骨干和党员干部大力开展培训,2017年以来面向公司员工开展培训共计41500余人次,其中党员干部培训22000余人、职业技能培训18600余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946人次。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拓宽培训服务的范围和对象,面向周边县市和乡镇企业员工和农村劳动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鑫联环保公司、个旧有色金属加工厂、乘风冶炼厂等企业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在个旧市、绿春县、元阳县、红河县等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在红河州各县市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共计培训5000余人次。

时代在前进,出题的内涵在不断更新,答卷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迈上新征程,威尼斯wns9778将与控股公司党委、控股公司的决策部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走出围墙办学校,做活办学机制,创新育人模式,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云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彰显国企办学的品牌效应。


上一条:《中国有色金属报》头版头条报道学院构建“1116”校企一体“三全育人”模式

关闭

Baidu
sogou